Well, I don't understand anything either...
(butchered...)
卡内基中国透视
Carnegie China Insight Monthly
2010 年 2 月第 2 期 , 总第 57 期
February 2010, Volume 2, No. 57
主编: 王雅平
Editor: Yaping Wang
目录 CONTENT
热点争鸣 Opinion and Debate
春节临近,中美关系却凶讯频传:谷歌宣布有可能将撤出中国;奥巴马可能在近期会见达赖;美国对台军售计划遭到北京的强烈不满。这些是否预示了中美关系低潮期的到来?北京和华盛顿面临着哪些利弊权衡?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主席包道格为《卡内基中国透视》撰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卡内基中文网最新 What's New on Carnegie ChinaNet
尤里·达杜什(Uri Dadush):《哥本哈根之后》
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奥巴马上任第一年》
尤里·达杜什(Uri Dadush):《萧条的美元》
《中美两国今年可能会疏远》——访包道格 (Douglas H. Paal)
学者文摘 Scholarly Publications
《外交事务》:《被禁的援助》
卡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美印核协议的国际影响》,载《代达洛斯》
《外交事务》:《水滴成河》
下载 PDF 版本本期全文
请登陆卡内基中文网阅读《卡内基中国透视》的各期全文及更多政策信息
www.carnegieendowment.org/China
如欲转载,请联系我们。
订阅信息
具体内容
热点争鸣 Opinion and Debate
中美关系:谷歌仅仅是个开始
China-US: Google Is Just the Beginning
包道格 (Douglas H. Paal)
(包道格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欧亚研究副主席。)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学者文摘 Scholarly Publications
《从“希望”到“无畏”》
Zbigniew Brzezinski, “From Hope to Audacity,”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10, Volume 89, Issue 1, pp. 16-15
思一定的挑战。
此外,有关中国的崛起,作者认为大部分舆论夸大了中国对美国以及全球秩序的威胁,也夸大了中国的整体实力。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气候变化与哥本哈根:多管齐下》
Paula J. Dobriansky; Vaughan C. Turekian, “Climate Change and Copenhagen: Many Paths Forward,” Survival, December 2009¨CJanuary 2010, Vol. 51, No. 6, pp. 21¨C28
本文作者为前美国副国务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佛(Belfer)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葆拉·杜布里安斯基(Paula Dobriansky)女士,和前美国国务院科学与气候变化顾问、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国际事务官Vaughan Turekian。二人在出席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在《生存》杂志上发表了这篇文章。文章指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多个。
UNFCCC的目标是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制定一个减排目标,以对应其各自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作者认为,UNFCCC的长处在于它是一个190个国家齐集一堂的容纳性的论坛,是每一个国家表达自己不同的声音和立场、并就最佳行动方案相互切磋的会所。着眼这一优势而非单纯的减排目标将有利于加强UNFCCC的影响力。
其次织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性进展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再次,一些以实践为主导的联合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列举了亚太地区清洁发展和气候合作伙伴计划(Asia-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 Climate, APP)、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伙伴关系计划(Renewable Energy and Energy Efficiency Partnership, REEEP)、甲烷市场化合作伙伴计划(Methane to Markets Partnership)、氢能经济国际伙伴计划(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a Hydrogen Economy)、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arbon Sequestration Leadership Forum)、全球核能伙伴战略计划(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此外,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印全球问题论坛等双边对话机制,以及一些发展机构的创意如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等,也是全球抗争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不可忽视的力量。
协调和统筹好这些渠道与力量,对哥本哈根以及哥本哈根后时代的成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被禁的援助》
Jagdish Bhagwati, “Banned Aid,”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10. Vol. 89, Iss. 1, pp. 120-126
对国际援助的争议在政策界和学术界由来已久。一方面,人道主义精神和电视上饥荒与战乱的图像让人们支持国际援助。另一方面,一些腐败的国家领导滥用援助资金的例子又引人深思,让人不禁认为国际援助助长了腐败。
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gdish Bhagwati对这本书的书评。
Dambisa Moyo的逻辑是几十年来,西方对非洲提供的发展援助不可谓不多。但非洲的状况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她排除了地理、历史、社会分化和内战等因素所有来自西方的国际援助。Jagdish Bhagwati认为,虽然Moyo的逻辑推理存在缺陷,但Moyo的论点应引起人们的深思:国际援助为什么未能减轻非洲人民的疾苦?
Jagdish Bhagwati回顾了国际援助发展的历史,认为在西方国家内部筹措资金时由无私到利己的转变是问题的根源。以纯
以用。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美印核协议的国际影响》
George Perkovich, “Global implications of the U.S.-India deal,” Dædalus, Winter 2010, pp. 20-31
在《代达洛斯》一期有关全球核前景的特别季刊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主席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讨论了美印核协议的影响。
2005年7月18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印度总理辛格向世界宣布他们意图改变一系列美国试图维护了30年的国内和国际核的民用与军用核设施,且其民用核设施受制于附加议定书的保障协定(Additional Protocol to the Safeguards Agreements),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检查。
作者不扩散框架所造成的损害,每一个核供应国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有核供应国应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合作,以弥补对国际核不扩散框架所造成的损害。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水滴成河》
Philippe Douste-Blazy, Daniel Altman, “A Few Dollars at a Time,”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10, Vol. 89, Iss. 1, pp. 2-6
本文叙述了利用消费者为慈善事业筹款的最新发展。
从今年的传染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04年时,这三大传染病在低收入国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这些国家总死亡人数的八分之一。
这控制的。
从前几年开始,一系列如上述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抑制传染病的筹资动议就开始被实践,如国际免疫接种资金援助机制(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acility for Immunization)、联合援助计划 (UNITAID)、(RED)慈善计划等。
返回目录 go back to content
订阅信息
免费订阅《卡内基中国透视》每月电子期刊。
我们期待您的宝贵意见与建议,请通过电邮联系王雅平 ywang@ceip.org.
China Program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779 Massachusetts Ave., NW
Washington D.C. 20036
U.S.A
美国华盛顿
©《卡内基中国透视》由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出版。
The Carnegie China Insight Monthly is published by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omments are useful, provided that they refer exactly to the subject of the post, and present some relevant argument.
Comentários são bem-vindos, desde que relativos ao tema do post e apresentando argumentos substantivos.